化学与材料学院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9年6月7日正式获批成立,拥有“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技术人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13人)。其中,教授1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高级实验师7人。中心实行“主任”责任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秉承“筑基础夯实平台建设、求创新立足产教研服务”的发展与管理理念,统筹管理学院实验课辅助教学、教学和共享平台仪器设备、教学和学院公共实验室安全、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督查、实验室建设等多项公共服务工作。

中心主要坐落于番禺校区F1栋一楼和二楼,另有教学实验室坐落于番禺校区D组团和石牌校区化学楼一楼,共有实验室90间,占地面积5699.2平方米。其中,中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面积1022.24平方米。中心面向学校化学与材料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部、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及国际学院等二级单位的25个专业,开设各层次化学与材料等本科实验课程,每年全校学习化学与材料实验课程的学生达4300多人次,总人时数近18万/学年。

同时,中心共享仪器管理服务平台立足于学院,面向全校、社会开放测试服务,坚持“抓管理、提技能、促服务”的指导方针,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放管理、在线预约、远程监控、门禁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保障仪器平台高效、安全运转。目前主要有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单晶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液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旋转流变仪等大型仪器59台(套),总值约3864.6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共30台(套),总值3084.3万元。贵重仪器年平均运行机时在1400小时左右,近年来在学校的相关考核中名列前茅。

中心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公共服务平台,学院致力于将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引领实验室文化的实验教学基地,推进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实现有偿使用和绩效评价,为学院科研发展提供更大助力,同时中心也加快实验室建设并积极开展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利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努力将实验中心建设成为院级乃至在全校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

近五年来,中心培养了1位正高级实验师,中心人员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暨南大学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暨南大学“十佳教辅工作先进个人”奖等。中心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联合指导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华南分赛区一等奖3项,广东省化工安全竞赛获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杰青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近10项。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团队主持教学改革项目24项,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研究重点课题3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4项。发表教改论文20篇。中心还在学校举办的两届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中分别取得第一和第二的佳绩。

中心将围绕“新化学、新材料、新工科和生物医药双一流学科”的发展需求,立足教学科研服务与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打造高水平产教研平台,锐意进取、优化平台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心主任:周艳晖

中心副主任:许利耕、廖小建